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没有诚信,所有科学俱为谎言;没有科研,所有创新皆为虚幻。近年来,为了推进我国科研诚信的建设,国家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上仍存在部分薄弱环节,违背科研诚信的不端学术行为仍时有发生。
2009年,《晶体学报》发文宣布撤销来自井冈山大学两位教师为主的70篇文章,涉及该校以及中国其他高校很多教师,原因是晶体结构数据造假。2015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旗下12种期刊的43篇论文,其中41篇来自中国。当年10月,爱思唯尔撤销旗下5本杂志中的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仅在2015年到2016年间,几大国际出版集团的4批集中撤稿中,涉及中国作者的论文就有117篇。其中,23篇标注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另有5篇被列入已获得资助的项目申请书。2017年4月21日,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发表声明,宣布撤回旗下《肿瘤生物学》期刊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来自中国作者其中包括524名医生,119家高校和医院,这是涉及中国学者人数最多的一次集体撤稿。
根据近些年国际学术论文不断的撤稿通知可知,科研诚信缺失给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带来了严重的损害,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和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在当下的学术研究环境中学术不端行为催生了大量的垃圾文和复刻文,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科研建设资金更是浪费了许多核心期刊的版面资源。作为一名在科研学术道路上前行的研究生,我们应该坚守学术的道德底线,坚决反对和打击学术不端行为,为改善我们周围的科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造假在国内已发展为产业化规模,论文舞弊不分人群,各行各业比比皆是,有人说这等现象应该归因于“以文论英雄”的评选机制。医生忙于治病救人,经常一台手术就是好几个小时,经常晚上还要值夜班,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充裕。但是大部分医院里针对医生评级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就是论文,所以很多人就剑走偏锋。令人心痛的是,在很多高校的厕所门上张贴最多的小广告就是代写论文,甚至2016年淘宝教育的热搜关键词竟然是“论文查重”。我们不禁陷入沉思,难道将科研“诚信赤字”推向高峰的幕后黑手真的是制度缺陷吗?!不,制度的缺陷并不足以成为不端行为的借口。或许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标准略显严苛,但作为一名科研者理应具备高尚的操守,始终将“德先生”和“赛先生”作为人生追求的主题。
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在科研建设环境中,我们应该带头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向那些为了祖国发展而默默奉献终身的科研工作者看齐。比如,带领由院士、大学校长、研究所所长等400多名高级别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协同攻关,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的黄大年教授;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缀;长期从事地学与遥感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的“布鞋院士”李小文,他和他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虚假,也容不得“诚信赤字”。诚信不是虚无缥缈的道德标尺,也不是空洞的口号,要落实在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上。当代科研队伍及大学生都应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文化,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威斯尼斯人2018级会计学研究生党支部 尧圆红)